校园动态

校园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资讯

“后浪”逐梦,奔涌向前:学科主题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启全校云教研

作者: 时间:2020-05-10 浏览次数: 

 

5月9日,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举行学科主题整合优质课评比,分别来自五个年段的5节课例参加此次评比,评比活动由科研处项鑫伟老师主持。学校通过网络向温州大学城瓯海教育集团校直播本次评比活动,云教研活动并远程连线杭师大徐丽华教授线上予以指导。新形式的云教研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让每位老师都能随时随地参与教研。

 

整合课就要学习生活化!

王素老师、陈亦豪老师、李倩如老师跟二(1)班的小朋友们给我们带了一场舌尖上的美食Alice过生日的情境,第一板块通过拼读认识经典的中式美食,在认识菜品做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烹饪方法里隐藏的火,再通过一颗鸡蛋激发学生想象。美食无国界,自然过渡到西式美食,英语老师接过话棒。通过挑选自己喜爱的菜,学习ham、steak、salad等新单词,更能够运用句式I like      it's         ”,上台自信地展示自己对食物的喜好。可这么多食物要选3道怎么选呀?数学老师带着统计图来帮忙啦!孩子们自己进行选择、整理选票、记录数据、再通过观察统计图得到需要的信息,终于帮助Alice解决了生日派对的问题。

这节课得到了徐丽华教授的认可与赞同,她说:“这节课生活气息浓重,以爱丽丝过生日这么一个情景引入,把中餐过生日和西餐过生日中的菜名、烹饪方式,作为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数学课通过一个课堂小调查:你最喜欢的两个菜肴?由此生成了统计的数据,老师们还很有创意地做了一个拉动的表格套在统计数据上,既节省了时间,又直观好看。”

这节课整体性高,思维连贯,聚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在场所有听课老师受益颇丰,为以后整合课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合课就要形式丰富!

中国山水诗的第一人——谢灵运,在温州做官时,曾写下了很多赞美温州的千古名句,让温州成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印象温州》的整合教学中,潘海鸥老师从诗歌入手、品读杨蟠的《永嘉》(今温州)、链接其他描写温州代表性的景点的诗句,补充温州的习俗视频,加深学生对温州的了解。四(2)班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诗歌朗诵中对于温州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拓展词句,整堂课关于温州诗句的积累是很丰富。

诗意温州还远远不够,温州的发展你了解吗?不急,倪洁洁老师和我们一起通过天气、交通、人口、经济和旅游方面的数据调查和汇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温州的发展。孩子们化身为小数学家,用数学的眼光分析温州的特点,进一步和语文的古诗相联系。而天一角美食城,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一段温州上了国外电视的视频片段更是引起学生对温州美食话题的兴趣,郑菁菁老师在猜谜、创编歌谣等形式下,让学生们在欢乐、有趣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品味了温州的美食。一名吃货男孩的叙述,孩子们对温州美食代言这一任务跃跃欲试,纷纷化身为优秀的代言人,用流利的英语向中外游人介绍着。

徐教授在点评中认为《印象温州》一课的主题连贯,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分别从诗意温州、数说温州、品味温州三个角度来展示家乡的美,回家作业布置学生给诗配图,所以,这里还隐性整合了美术学科的元素。特别是数说温州,数学老师还不时地和语文诗意温州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去做呼应,整体性衔接性体现得非常好。

整合课就要特点鲜明!

《战“疫”中的你我》唤醒学生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记忆:我们都是疫情的主角!借助一段《病毒》视频激发了五(6)班所有孩子对病毒的痛恨之情,黄林平老师创设Monster Coronavirus的情境,结合图片,让学生感知到了病毒的可怕性。其中与病毒的对话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张馨月老师的三招防护病毒动作坚定有力,加入“病毒来了我不怕”这样的小口号,情境感十足。林淑静老师借助诗歌赞颂英雄,并让孩子们仿写,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与热爱。其中,学生仿写诗歌,是本课中的难点,也是精彩点。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诗的写作特点,也写出了“手中紧握的指挥棒,是让无数病毒惧怕的每一把利刃”这样精彩的诗句。

本堂整合课充分运用各学科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需要和学习要求,把抗疫大事件转化成为社会大课本。

课后,徐丽华教授对这堂课做了精彩的分析和有效的引领:本堂课前后呼应,整合味强。其整体性不仅体现在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战役”,而且还和一首疫情与颜色相关的诗紧密相连,使其前后呼应,体现了整体性。

三位老师通过视频、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了同桌合作表演、上台汇报等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

 

整合课就要学生为中心!

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各类鲜红的数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触目惊心。《战役总动员》一课,徐学蕾老师带着复式、条形、折线统计表,和三(4)班的孩子共同探讨各类统计图的特点,在直观感受与数据对比中研究数据背后隐藏的意义。陈翔老师紧接着渗透数据背后,关于类似新冠病毒之类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并通过“红码传染绿码”这一系列有趣的游戏,体验病毒传播的过程、隔断传播的方法。在深刻的亲身体验中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条件。而对于那些易感人群且不愿做好防护措施的人,陈美华老师也有妙招传授,带着孩子们学习“劝告”的艺术,入情入境。孩子们利用自己“有礼貌”、“有说服力”、“口齿清晰”的劝告本领,向广大易感人群进行劝告,也为“防疫工作”献出绵薄之力。

三位老师倾心合力,从理性的数据分析,到深刻的亲身体验,再到情感的升华提高,将这一场“战役总动员”活动切实搬到学生身边,让每位孩子都真正参与进来。

徐丽华教授十分肯定了这堂课从学生抗疫的现实需求出发,运用统计的知识会看疫情统计图表,而且这些统计图表都是在电视新闻上、报刊上真实的图表,让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然后科学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个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语文老师就劝告的艺术进行了指导,整节课非常连贯。

 

整合课就是要学科渗透!

余茜老师携带着有趣的《泡沫战士保护我》绘本封面,让孩子用上“我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发现,并猜一猜今天故事的主角。学生结合图文说说故事内容,利用文字的光芒,借助图片的信息,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与抵抗方式,召唤“泡沫战士”保护我们。高慧敏老师也加入这场“抗疫”战争之中,一同带着一(5)班的孩子们亲手做一个又可以阻隔病毒又舒服透气的口罩。在制作口罩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亲自从家里常备材料中甄选口罩材料。但是有些病毒可厉害了,是病毒大王!快跟随张茅惠老师去看看这些奇形怪状的大病毒吧!凶恶的表情、夸张的五官、奇怪的形状,加上丰富的想象,孩子们和张老师合作创造,在奇妙的画笔下,一个病毒大王就诞生了。接着,孩子们自行创作,一个个病毒跃然纸上,疫情的危急仿佛再次骤然降临,督促大家做好防护。

环环相扣,情节紧凑,将各科知识与技能融于一体,孩子们在课堂中,深入了解了病毒的相关知识与防护措施,真正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徐教授认为一年级的整合课比较难教,但《泡沫战士保护我》这堂课用喜闻乐见的绘本引入,老师们的语言、姿态优秀,吸引学生,科学课根据“泡沫战士”的建议,研究怎么科学制作口罩,美术课在科学课做的口罩上画病毒。用一个绘本,整体连接了三个学科的内容。

 

最后,徐丽华教授对大附校创造性地开设高质量主题整合课给予充分肯定。师生带着口罩上课,不容易。内容、形式创新,附校五年下来,坚持做一件事,非常有价值,符合学生的认识方式,课程改革方向,课程的形态等。综合型学习课程,附校在这一方面,无疑是领头人,符合发展潮流。徐教授为此做出了如下总体评价:

1. 一是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性;

2.内容连贯,具有整体性和衔接性;

3.形式多样,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等。

徐教授也十分中肯地给出了建议,希望附校的整合课程更上一个新台阶:

1.从多学科平均使用力量到突出重点学科;

2.从多学科分开授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课前课后相结合,主题从老师提出来到老师、学生共同提出等。

徐丽华教授对附校给予厚望,期待在“厚积”的基础开发出2.0版整合课,为其他学校做出范本。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